close

魏蔓 陳怡臻 裸婚 公益 收藏 

一場烏龍?油切近年在飲料界盛行一個叫做「油切」的名詞,如果你去問身邊周遭的朋友,十之八九都會說那是日本傳過來的用語,「什麼『十之八九』!?那根本就是日文嘛!」甚至還有人斬釘截鐵這麼說。可是今天從日本友人那裡得知,這當中似乎存在著一點小小的誤會。肇因於本月初白牛君的新作《日本人說的和你想的不一樣!》問世之後,寄了一本給在日本東京的友人uedada,書中有一段提到有關「油切」的典故:「油切」日文的意思是「脂肪被切斷」,用中文思考可以理解,在日本最早被用在能減少脂肪吸收的健康食品中,日本人研究中國的烏龍茶,發現茶中含有能夠幫助油脂分解、減少體內囤積的元素,於是研究開發出「膳食纖維」配方,加入飲料中,讓油脂能夠在被人體吸收前先行分解。日本麒麟公司(???)「油切烏龍(???????)」首創「油切」的茶飲名號,因為名稱吸引人,在日本熱銷後,所以台灣也跟進引用這個名稱。但是uedada卻來信跟白牛君說,在日文並沒有這個意思,倒是在料理用語中有所謂的「油切?(?????)」一詞,不過意思是「將炸好的甜不辣或油炸食品,放在紙巾上瀝乾油的一種料理方式」;或者還有機械用語的「油切?(?????)」,意指「燃料或潤滑油失去正常運作,導致機器等停止擺動」,引申到醫療上還有所謂的「?節?油切?:漢方??『肝血(????)』?不足」,肝血不足會使肌肉的力量衰弱,關節的潤滑性因而變差,也是「油切?」的狀況。詳見uedada的部落格【語句?散?】。整個華人圈,不只是台灣,包含中國大陸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,從新聞媒體、飲料廣告、文字出版,甚至學校幾乎一面倒都這麼認為:「油切」來自於日文,無論是解釋為「脂肪被切斷」、「阻斷油脂」、「排除油脂」或「去油」,都在強調喝了這種飲料可以減肥。還有一說,這種標榜瘦身的飲料,若用字遣詞稍不注意,很容易遭衛生署開罰,所以廠商就想出一些字眼來鑽漏洞,「油切」不但可以規避,還有日本配方的聯想,甚至還有廠商推出自認極具日本風的茶飲料品牌,如古道「超?油切」與愛之味的「健康?油切」等,但在日本人眼中卻是相當怪異的名稱,他們看到我們將「油切」套用在飲料上,反而以為那是一個奇怪的新中文詞彙,變成了一個羅生門。分析「油切」在日文的原意,「油」是「讓機械運轉的用油」,引申為「動力」,用到人身上也就是「精力來源」;而「切」則是「缺少、用盡」之意。日文還有「油?切??」的句子,意思是:「失去動力」、「沒勁兒」,正是從「機器失去燃油、潤滑油,無法正常運轉的情形」的原意而衍生出來的涵義。簡言之,「油切」即「油缺」,所以缺油的時候就要「加油」;「燃料切?」也是另一種說法,日本人肚子餓的時候常常這麼說:「???﹑ 燃料切??。????何?食????!」而日本人看到台灣茶飲料使用「油切」一詞,不免誤解怎麼會有「愈喝愈無力」的飲料,有的日本人後來知道台灣把「油切」當減肥用語後,普遍認為這是中文混用新詞彙,而非日文了。 追本溯源,的確「油切」一詞是日本飲料商麒麟(???)在2004年首度導入的,那時???推出一款叫做「油切烏龍(???????)」的茶飲料,好像事先預知並呼應這款飲料的名稱是一場「烏龍」,不過「油切烏龍」在日本並未熱銷,後來在市場上也漸漸消聲匿跡了,因此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不但沒聽過這個品牌,更不要說喝過了。uedada在他的部落格這麼寫著:「油切烏龍」?消???﹑「油切」?滅?????。日本????﹑遠?台??地?復活?﹑一人???始??????。?????﹑「油切烏龍」?????????人?知???﹑一体??思????。「油切烏龍」消失了,不過「油切」並沒有滅跡。不是在日本,而是在遙遠的台灣復活,不但走出一條路還開枝散葉。如果當初命名「油切烏龍」的人知道了這件事,他到底會怎樣想呢?古道「超?油切」系列飲料秉著一貫的廣告手法,找來當紅藝人「小S徐熙娣」代言,並新推出所謂的「鮮切水」飲料,這個產品名稱應該是從「新鮮油切」的簡稱而來,但是也會給予人「新鮮排除」的錯誤解讀,所以白牛君認為這個矛盾的命名不夠高明,即使在廣告最後還強調「鮮切,先贏」。不過這陣子這支廣告片持續在各大媒體強力放送,倒也引發一些模仿潮,包含電視諧星的模仿秀(中天「全民最大黨」)、學校學生的廣告作業,甚至家裡連小孩子也學得有模有樣,十分逗趣。

 

1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簡慶士 的頭像
    簡慶士

    劉謙魔術

    簡慶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